扫一扫,手机浏览
为深入分析春节后企业用工趋势,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遵化市深入各企业,对用工需求、工资及福利待遇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统计,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企业用工现状
随着该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推进,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全市各企业用工形势严峻。仅从港路公司来看,该公司2018年计划新招用工900人,实际招录不足800人,据公司人事劳资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不断提高职工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来吸引各类人才入职,来解决目前人员短缺的问题。
二、企业用工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招工难。
普遍存在招工难问题,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会连续多场次出现企业提供招聘岗位大于入场求职人数的情况,很多企业连续参加多场次招聘会,仍不能招聘到所需用工。在调查中发现,企业缺普工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招收普工难,一线工人不足,有些企业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技能型人才难招也是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部分城乡求职人员技能单一或根本没有技能和技术,文化水平不高,限制了企业招工的选择范围。
二是供需不对口。
主要表现在企业专业技术岗位招不到所需技工,而有一技之长的打工者又找不到适合专业、发挥专长的岗位。很多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难招,加上技术人员流动性大,导致企业生产和进一步发展直接受到影响。企业有些生产项目必须依靠技工才能完成,专业技工出现短缺,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劳动者方面,求职出现专业不对口,技能难对接,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连续数次在人力资源市场寻求岗位,但是或因为专业不对口,或因为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不满意,或因为感觉企业发展空间小,不能充分施展所学,一直不能实现就业。
三是员工流动快。
尤其是技术熟练工更成为各企业竞相争夺的稀缺品。加之目前80、90后新生代工人已经成为劳动大军的主力,他们接受了较好的教育,法律知识较为丰富,维权意识较强,信息来源渠道广泛。企业职工在就业上有了更多选择余地,对薪酬待遇和工作条件的期望值升高;同工不同酬也加大了职工的流动概率,这些共同作用加大了企业在职职工的流动性。
三、解决企业用工难的建议
一是切实做好市场化中的就业服务。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制度化、社会化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求职者的需要。
二是继续加大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乡镇劳动保障站的便利条件,进行招聘活动联动,开通就业直通车,把各乡镇有求职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送到人力资源市场来。
三是加大与外地劳务合作力度。
积极联合富余劳动力充足地区的职能部门,建立劳动力引进和劳动力输出双向流动机制,以解决各类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和各层次民工的就业。
四是开展劳务引进和校企合作。
大力宣传经济发展、企业文化和用工需求,展示企业良好的用工环境和福利待遇,吸引外来高层次技能人才。